找到相关内容53篇,用时1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以涅槃所緣

    arammana所緣),心識是不得生起的,不管是否六根對境之際,或是意根取前世的潛在意識 (bhavavga分心、果報心)。《一切部俱舍論》卷第二十說:「以識起時必境故,謂必境識乃得生,無則不生...mohavinayo’ti. Asavanam khayo tena vuccati”ti.S.45.7.(S.V.8) ) 二、之滅 茂師羅(Musila)說:「之滅是涅槃。」(...

    明法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5945141.html
  • 心念处(cittanupassana)

    世间果报心呢?结生心、分心与死亡心都是世间果报心。在眼门心路过程中,眼识、领受心、推度心、彼所缘心也都是世间果报心。其它四根门心路过程中的世间果报心可以同理类推。  什么是世间唯作心呢?在眼门心路...  心念处(cittanupassana)  开示了修行受念处的九种方法之后,佛陀接着解释修行心念处的十六种方法如下:  「再者,诸比丘,比丘如何安住于观心为心呢?  在此,诸比丘,比丘了知贪欲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1749348.html
  • 读唯识谈阿毗达摩

    条件才能发生。色法生灭的寿命十七心刹那。经过一心刹那或多心刹那到达“住位”时,五所缘(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)来现于五根门。若色所缘是经过一刹那来现于眼前的,则从此以后分心波动二次,遮断了分之流,转向...基础和某种程度的精进,经一年多的学习之后,对于南传上座部佛教(即分别说上座或赤铜鍱部)的教理和修行方法了一个概略的认识。上座部巴利圣典所指导的修行方法,正是佛陀本身修行及指导弟子们的修行方法。在解门...

    罗庆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4052425.html
  • 月称对于瑜伽行派的阿赖耶识思想的批判之研究

    然实 八心,以周匝而言,总说九,故成九心轮。且如初受生时 ,未能分别,心但任运,缘于境转,名分心,若境至, 心欲缘时,便生惊觉,名能引发、其心既于此境上...,遂复返缘, 前所作事,既返缘已,遂归分,任运缘境,名为九心,方 成轮义。其中见心,通于六识,余唯意识,分心通死生, 返缘心唯得死。若离欲者,死唯有分。”...

    曹志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14245692.html
  • 心识论与唯识说的发展

    它保持善恶行为的经验,因为其经验被承继于分识,所以,分心或彼所缘心被看成是善恶业势力的保持者。于是分识包含了作为我们人格基础的智能性格等素质。巴利佛教虽然将分心说为表面识,但是它十分具有潜在识...分识,在表面心的善恶等经验之后,成为保持经验的彼所缘心而作用,作用终了后,再潜在为分心。此场合,巴利佛教与部等相同,主张意识之流只有一条,所以,分心之时,表面心不生起;表面心作用时,分心断绝...

    水野弘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5448004.html
  • 法念处戊、四圣谛

    分心也会缘取同样的目标。由于他的分心了知行法的本质,所以当他思惟行法时就能立刻清楚地照见行法的无常、苦、无我而快速地证悟涅盘。这是第一种人。  二、 也许投生于天界之后未能立刻思惟行法的本质,但是...是生呢?无论是任何众生,在任何众生的群体,都诞生、产生、出现、生起、诸蕴的显现、诸处的获得,诸比丘,那称为生。  诸比丘,什么是老呢?无论是任何众生,在任何众生的群体,都衰老、老朽、牙齿损坏、头发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1549343.html
  • 法念处甲、五盖

    时间安住于禅那,例如一、二小时或更久。满意之后,你可以省察禅支。如何省察呢?首先必须入初禅大约一小时,出定之后即刻观察分心(意门),然后再看回你散播慈爱的对象。当该对象出现在分心时,五禅支就会很明显...观法为法呢?  在此,诸比丘,比丘依五盖而安住于观法为法。  诸比丘,比丘如何依五盖而安住于观法为法呢?在此,诸比丘,内心欲欲时,比丘了知:『我内心欲欲。』内心没有欲欲时,他了知:『我内心没有欲欲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1649347.html
  • 《坛经》禅法解读

    语尾应为问号。善恶不思时的心,应是无记心或南传佛学所谓“分心”,唯识学看作阿赖耶识,可以看作世俗谛意义的本心,就此心观照自性、本来面目,应是见到胜义谛意义上的真正自性或真如的一种方法。无记心、分心...其实也前行、加行,不过因当时来参学者大多皆已学习经教、持戒修行乃至参禅多年,具备了前行加行,所以未像藏密那样制定一个千人一律的前行、加行法。《坛经》所讲须备的前行、加行,依止善知识、传五分法身香、行...

    陈 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71659556.html
  • 《宗镜录》指归三主要道

    来作说明:   1、分心,即心本之分。如众生初受生时,心虽未能分别,亦自然任运缘境之分。   2、能引发心,谓众生一念之心,既有境对,遂于此境引发分别。   3、见心,此一念心于所缘之境,既能...,师前往参学,即得印可,并得传法,为法眼宗第三世。周太祖广顺二年(952)住持奉化雪窦寺,曾在寺着成《宗镜录》一百卷(初稿)的传说。   宋太祖建隆二年(961)忠懿王钱弘亻叔请住持永明寺(今净慈寺...

    江建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92841467.html
  • 由物理科学观谈佛法的境、行、果

    值得我们去执著的,不执著,一放下,就轻松了。  烦恼、痛苦、生死的来源,就是执著一样东西。为什么轮回?就是执著一个分心的执著,我们一辈子所接受的教育都是,都是叫我们执著,而形成执著一切为的...由物理科学观谈佛法的境、行、果  郑振煌◎讲《清净道论》之随堂笔记  曾祥秀◎整理 1995/05/06  ——自性空与缘起  ——光波与粒子、质和能、心与气  ——色不异空、空不异色  ——束缚...

    郑振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63250222.html